THE FEMALE QUIXOTE HOMELESS DIARY
travelling all the way down to you.
travelling all the way down to you.
Tips...文章分類
2011年1月7日
慢車往塔塔加
pic fm ema |
國光號直達阿里山班次,每週二班,旅程時間:約06小時10分鐘,全票 : 620元。點我看國光官網介紹。
●下車地點為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園區內,司機會另收門票150元(團體票價),限當日有效。
●去程(台北→阿里山)自99.12.03起,每週星期五、星期六21:45。
●回程(阿里山→台北):星期六、星期日12:30。
●未詳盡之處惠請逕洽台北西B站(02)23119893查詢。
原本是計劃坐小火車到祝山的,出發前還打了電話與阿里山車站工作人員確認是否需要預訂車票,他老兄一付悠哉貌,指示到了火車站再買就好,即買即搭車。誰知當天凌晨等我們又凍又累地走進人潮洶湧的阿里山火車站,才知道火車票早已售謦。整個就是冏。而阿里山的祝山觀日步道單趟約需一小時,帶著全部家當的我們並不考慮用走的。
幸好天無絶人之路,在7-11旁看到計程車,問了一下司機,說是一人三百塊,先帶我們到新中橫140km處看日出,然後再將我們送到上東埔山莊。司機大哥姓鍾,後來我們臨時決定提早下山,他也立刻上山來載我們,再加五佰送我們到雲林土庫哩!人很好又貼心,車子是Toyota WISH,才跑一萬多公里,很新呢。如果有人想包車上阿里山,不妨連繫他吧!嘉義火車站到阿里山NTD2500元/趟,一台車至少可坐6人。他的手機是091919-5862。
原本是打算看完日出後,再打給葉司機(0932-832-077),包車NTD1200/趟,到上東埔山莊,偶然遇到鍾大哥,臨時更改行程倒也省事。雙線道的新中橫,並不寬廣的路面上停滿了車輛,其餘空間則被人潮塞滿。每個人都包得像顆胖大饅頭。我們在寒風中瑟縮著等日出,路邊矮牆邊遍布結實累累的山桐子,樹上突然集聚三五隻鳥兒,似是白耳畫眉,小巧巴掌大的身影在枝葉間跳動,小精靈般的調皮。我是相信氣場一說的,齊聚在這兒的人們懷抱興奮的心情在地球上這個小角落凝結成一股歡樂的氛圍,人人迫不急待地等侯2011年的第一個日出,也是台灣建國百年的首次。過了一個多小時,天是亮了,但太陽還是沒個影兒。於是決定回車裡等,一上車眼皮就撐不下去,倚著車窗就安靜而迅速地昏睡過去。
台21線140K。山桐子、白耳畫眉、玉山雲海日出 |
成長真是件無聊事兒,先是讓人對每件事都感到新奇無比,再慢慢地由新鮮轉為乏味,就像鮮美成熟果子在散發誘人香氣的同時,也漸漸腐爛一般。這樣就沒了嗎?不,你還得再由槁木死灰中升出新芽,再次對萬物產生新的興味才行。就這麼週旋循還著。每一次的重生與上千百次乍看相同,又帶著些許的差異,是心境的不同,是年齡增長的累積,就如同一本書在不同年紀翻閱會有不同心得一樣。想著想著就真的睡著了。
上東埔山莊。那位黃金似乎叫牛奶。 |
上東埔山莊預訂電話:(049)270-2213。一晚300每人三百塊,現場付現金。可洗澡,每天PM17:00-PM21:00供熱水,有吹風機一台。有廚具可自行下廚。團體可供餐,價格另議。山莊內有附薄棉被,冬季前往建議另備睡袋否則太冷無法保暖。
到了山莊,放下行李後的第一件事是找熱水喝。寬闊大廳裡靠門邊是一排ㄇ字型的暗紅色沙發圍繞著置於正前方的傳統映像管大電視,一長排原木桌緊靠著牆面,上頭擺了個有單人環抱那樣大的銀色茶水筒,貼著一張A4大的白紙,上頭寫著[供應熱水]。灌下一大杯熱咖啡,疲倦一掃而空,再吃了點東西,準備出發囉。
小地圖 |
山莊的門外有戶外用餐座椅,有太陽的時候坐在那裡晒太陽挺不錯,但門口居然有人在露營!這一路上山也陸續在路邊看到不少座帳棚,愛玩的人可真不少哪。
由塔塔加鞍部前往大鐵杉路上,滿地黃落葉。 |
山林裡的綠也分為許多種,青綠、淺綠、棕綠、石青綠、橄欖綠、粉綠、紫綠、灰綠、螢光綠、黃土綠、祖母綠、褐綠、孔雀綠、水藍綠......只是冬季裡的綠都像蒙了塵落下地的星點子,偶然見它閃耀一下,便立即淹沒在層層疊疊的樹林裡。
台灣鐵杉的毬果形狀小巧,約一節姆指大小, 張開果鱗的毬果落了滿地,看起來就像棕色玫瑰花朵,好可愛呦。
Pic from: 台灣鐵杉 |
這座山的後面的後面就是玉山主峰囉。下次的目標。各位可以看到右半邊的山林已經消失,只剩左半邊了。 |
那登山團吃飽飯後,部份人員坐在床角就開始講起故事來了,我反正在床鋪上也睡不著,就坐起來邊發抖邊聽他們說故事。這大概是睡通鋪最大的好處了吧,認識新朋友之餘又可以互相交換意見,連[登山補給站]這個國內最大登山資訊網站都不知道的我,在旁聽之餘也受益不少。
隨處可見山林塴落的痕跡。受傷的山哪,請別哭泣。 |
「勇氣,在山盡頭-全球七頂峰攀登紀實」 一書裡面寫著:
「你為什麼要去爬山?」
「因為山在那裡。」
因為要爬山所以就去了。就某種層面來說跟「為什麼要去旅行?」 一樣。也許慣於計劃一切的我們都無法克制地沈迷於這種掌握不了的未知吧。
麟趾山一景 |
這叫做:
goTaiwan 台灣味兒,
Taiwan 台灣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