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EMALE QUIXOTE HOMELESS DIARY
travelling all the way down to you.

2011年2月26日

雙聖與大誌

双聖的什錦蛋包


























雙聖的什錦烘蛋有二片三角金黃土司、洋葱炒馬鈴薯跟一大個半月型的烘蛋,金黃色的蛋皮裡包著切碎的小蕃茄,起司、青豆、磨菇跟高麗菜。

烘蛋裡沒有火腿,因為我請他們不要加。 洋葱炒馬鈴薯裡加了培根,通通變成黃褐色一坨,咬下去才知道那是培根,我把一小塊一小塊的培根撿到餐巾上,堆在一起,就像質數的孤獨裡,得了厭食症的Alice一樣。

白、深藍色的小地磚鋪滿整個地板。頭頂上是彩色壓克力吊燈,幾乎每桌都有一盞。之前學長結婚時,我跟EMA合送了二盞復古壓克力桌燈給幸福洋溢的新人。

桌巾是連我祖母也會嫌棄的黃綠英格蘭格紋塑料布,椅子是墨綠色塑膠皮椅,一踏進門就聞到一股像是深埋在工廠裡,正在腐敗的塑膠原料味。

後來才知道那大概是萬年菸味吧。双聖是24小時營業,過去曾經有過吸煙區呢。

據說來這裡可以找到過去台北人共同的童年記憶,什麼也找不到的我,果然不是台北人。



一位拄著柺杖的老爺爺緩緩走進店裡。他走路的速度就像播放慢動作影片,也像一根故障的秒針,正在向前走卻只是原地不動。紅衣黑褲的年輕女服務生立刻迎向他。

「爺爺,今天要吃什麼呢?」女服務生說。「今天還是吃義大利麵嗎?」「醬還是另外擺嗎?」

爺爺說什麼我聽不清楚,女服務生響亮的詢問,似乎正在與電話答錄機對話。但爺爺終於還是點好餐,坐了下來。

爺爺的熱咖啡很快地被端上桌,於是他慢慢地拿起來啜了一口。

我打算在這裡坐到他的義大利麵送上桌後就離開。

他的外省口音與年紀,大概是在中國長大,童年時隨著國民黨移居到臺灣吧。

那他搞不好是位軍人或達官富甲的後代,結婚生子,競競業業地為某間公司服務,得到個不高不低的職位,隨著小孩一個個成長、開始經歷數十年前他曾做過的事情,面對曾使他快樂、幸福、痛苦的每個階段。

無論他曾經是什麼,現在他只是一位老人,孤伶伶地。他的手一出力就抖個不停,曾經充滿力量的肌肉,現在只剩乾扁扁的皮膚垂掛在骨架上。

最近在辦公室接到某個官員電話,某立委抱怨他們得到的待遇不夠「貴賓」,於是請那位官員打來「關切一下」。

那時是中午休息時間,電話聲在空蕩蕩辦公室裡響個不停。我覺得很吵所以接了起來,她老大爺說話很客氣,但要求我們給莫名其妙的團體提供貴賓禮遇,最後還說「不可以等到下午才回電,一點前就要回給我!」

「好,我知道了。」我語調平靜地掛上電話。

慢慢等吧你,死老太婆。貴賓待遇貴賓待遇,其它買票來看花博的民眾也是花博的貴賓啊!

這種不知道在驕傲什麼的人類,一定無法想像自己某日也會衰老得不成樣。也是啦,因為他們通常都死得早。

我又扯遠了。

爺爺的沙拉盤也被取走。他又啜了口咖啡,對著某個拿著背包的服務員說:「下班啦!」

「對啊!」

看來爺爺對這裡的員工也很熟悉。大概天天來吧。

在這樣一把年紀,每天到同樣的餐廳用餐,坐在最靠近門口的坐位,吃同樣的午餐,與相似的人們打招呼,用著相同的話。再走著相同的路線回到只有一個人的家,不過待會兒也許要到最近的行人道上坐坐,曬著久違的陽光,畢竟今天是個好天氣呢!

也許我們該感激活著的每一天,無論寂不寂寞,快不快樂。

the big issue 大誌雜誌 Jan/Feb 2011
The Big Issue在台灣稱為大誌雜誌,內容是關於人文藝術、國際局勢等資訊。通常可以在各大捷運站或敦南誠品前購買。

銷售人員通常是失業的街友,也就是遊民。他們免費提供十本大誌雜誌給認可的街友,若街友將十本雜誌賣光,他就有了一千塊,可以拿這一千塊的部份金額去吃飯、買禦寒衣物、找便宜地方窩一陣,然後再去批雜誌來賣。

我推薦大誌雜誌的原因,不只為了做善事(它的銷售模式可以直接幫助街友),雜誌本身內容也很有趣,很值得擁有。

下次若您遇到在販售大誌雜誌的銷售員,別忘了帶幾本回家看呦:)
via 大誌雜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