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EMALE QUIXOTE HOMELESS DIARY
travelling all the way down to you.

2012年4月30日

澳洲打工渡假(人在澳洲)二簽拿到惹

應該有不少人跟吉兒一樣,人在澳洲申請二簽,可以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如果二簽申請到一半,要離開澳洲再回來,記得要申請過橋簽,也要百來塊,所以申請前先想清楚到底要在澳洲或台灣申請。在台灣申請,費用台幣900塊(2011/2),在澳洲PERTH Medibank Health Solutions要價澳幣104塊,約台幣3120元(2012/4),在台幣做X-RAY幾乎是澳洲的四分之一。但再加上來回機票費後,就不太便宜了。若本來就打算回台渡小假,就順便申請好二簽再回來吧!
必備文件:

在特定區域的特別工作,累積工作天數88天後,請老闆幫忙填寫簽名:工作證明書,就是編號1263表格,掃瞄存檔備用。


首先是線上申請,網路教學有夠多,請google"澳洲二簽申請" or "澳洲二簽教學"。分為人在澳洲人不在澳洲,申請時別點錯了。


申請完成後,記得附加上"工作證明書,就是編號1263表格"。我只有附這份文件。

吉兒完成線上申請後,系統顯示必須完成X-ray and medical examination。於是我就去Medibank Health Solutions網站上預約好同時做X光跟體檢。(如果只做X光,無法線上預約,要打電話去1300 361 046),點我去MHS線上預約
我比預定日期提早二週預約。過了一週,收到移民局的通知信,提到只需要做胸腔X光檢驗!我整個大驚,因為預約時就付清體檢加X光的費用了。

Dear Applicant,


This email relates to your 2nd Working Holiday (subclass 417) visa application lodged with the Department of Immigration and Citizenship.

Chest Xray Required
OS: 蝦米!只需胸腔X光?!明明線上申請時,它說我體檢加X光都要做啊!當然以移民局寄來的通知信為主啊。也不打算打電話去問,如果問了反而要做體檢,我不就虧大了。於是打算到時再想辦法。


等一週後,我到了Perth Medibank Health Solutions(553 Hay Street,找到553門牌後,立馬右轉,裡面有大廳,坐電梯到三樓辦公室,先取票等叫號),委婉的跟他說我搞錯了,真的很抱歉,能不能取消體檢並退費給我?他說,沒關係,這很常發生(笑)。(他先取消我第一筆274塊,再單刷一筆X光費用104塊,等於退回我170塊體檢費)

接下來的事就超順利啦!很快拍完X光,預約一點,結束時約下午二點,接著在接近晚上六點時,收到二簽核可通知,快到嚇我一跳!

2012年4月29日

Fremantle也有潛水艇

via WA Maritime Museum
位於離Perth搭捷運約30分鐘的Fremantle,是個充滿渡假風情的海邊小鎮。除了Fremantle market, 坐在街邊喝咖啡,逛小店,到Fishing boat harbour吃晚餐之外,吉兒還要推薦大家去參觀WA Maritime museum(西澳海事博物館),因為Fremantle以前不但是英國人遠渡重洋抵達西澳的港口,同時也是建造潛水艇的基地,所以博物館裡頭有很多有趣的移民史,船隻及貿易故事,特別的西澳海底生物,甚至還有超罕見的Megamouth shark屍體,重點是,還可以參觀Ovens潛水艇內部!(這是吉兒第一次參觀潛水艇)西澳海事博物館外觀也特別,走到最前面可以看整個港口的景,若不怕風大也可以在那裡野餐喝咖啡。

西澳海事博物館最前頭有一個區塊,全都在介紹一個大怪咖叫Jon Sanders,在他創下的多項金氏世界紀錄裡,其中有幾個吉兒覺得超級變態,那就是"獨自遊艇航行最長419天22小時10分鐘""遊艇航行距離最遠48,510 miles (78,070 km)"跟"獨自連續環遊世界二圈",幹嘛把自己逼成這樣呢,哈哈。

via WA Maritime Museum Admission

Museum Entry
博物館
Submarine Ovens`
潛水艇參觀費
Joint Entry
博物館加潛水艇套票
Adults/成人$10.00$8.00$15.00
Children*/
五到十五歲小孩
$3.00$3.00$5.00
Concession^/
學生,老年及持有VIP backpackers卡
$5.00$5.00$8.00
Family†/二大二小家庭票$22.00$22.00$35.00

* 5–15 years
^ Concession applies to students, seniors and VIP backpackers
† Up to two adults and three children
` Bookings are advised

Museum cafe opening hours/博物館營業時間
Monday to Saturday/週一到六: 9.30 – 4.00pm
Sunday/週日: 9.30 – 4.30pm

Submarine Ovens tour
潛水艇參觀時間:10.00 – 3.00pm,每半小時一團,每團約十人,由志工負責導覽,志工是澳洲人,講的當然也是英文啦。全程約一小時,會帶你進入潛水艇Ovens內部,由尾到頭參觀一次,由魚雷發射,發生緊急狀況時船員如何自救,到菜鳥船員的寢室(我強烈懷疑大陸二等卧鋪是由這裡發想XD),超迷你廚房,廁所,餐室,引擎間,艇長艙到操作室等等,令人忍不住覺得潛水艇船員一定都超瘦小,不然怎麼在狹窄的船艙裡進出呢?(海事博物館二樓有世界第二次大戰時,澳洲的AE2潛艇失事前的照片,每個人看起來都很高大啊,實在辛苦他們了)


而且導覽員在操作室裡,會把原本燈光由白天模式切換到夜間模式,只有幾盞小紅燈微微亮著,有幽閉恐懼症的人絕對受不了啊。導覽大叔還說,所有船員都必需對潛艇熟悉到爆炸,在伸手不見五指時仍然能夠操作潛艇才行。這個也太強人所難了吧,不過行行有專精,只能佩服他們。


潛水艇內空間狹小,樓梯很陡,女生記得不要像吉兒一樣呆穿裙子哦。

2012年4月27日

印尼盾與美鈔

在我的小錢包夾層裡,有一張百元印尼盾,跟一張一元美鈔。印尼盾邊緣磨損得很厲害,甚至看得見鈔票細小且起毛邊的纖維,顏色褪成詭譎的不均勻膚粉色,猜想它原本大概是紅色的吧?在經過許多年許多指頭的撫觸點數後,逐漸成為這副鬼樣子,感覺像帶著傳染病一樣,會使錢包裡其它嶄新的澳幣(目前世界各國流行的耐磨塑膠鈔票,質地細膩,有最先進的防偽標誌)慢慢感染它無藥可治只能等死的麻瘋症。況且一百塊印尼盾換算成台幣,連五毛都不到,老實說,若不是它有特別的意義,我很想把它丟掉。美鈔就更微妙了,雖然它還算乾淨整齊,又沒打算去美國根本用不著,把它換成台幣都嫌浪費時間。

我把它們仔細褶好,收在錢包夾層裡,隨身帶著,偶爾拿出來看看。那是母親在我離家前,翻遍層櫃,由雲深不知處的某個抽屜裡找到她多年來貧脊的鈔票收藏,有民國早期的紅色十塊鈔票,綠色五十塊鈔票,跟其它亂七八糟不知從何而得的小額硬幣。還在舊家時,那些鈔票硬幣清一色擺放在父親的大辦公桌上,由一層透明塑膠厚墊壓著。我可以說是看著那些五顏六色的東西長大,數著上頭有幾個零,讀不懂的符號(是英文),我不知道那是錢,也不知道那些錢能不能在台灣用,不知道那些錢跟台灣的錢差在哪裡,只覺得鈔票上頭印著奇怪的人頭,一堆數不清的謎團使年幼的我感到好奇,纏著母親問問題,母親才說,這是美國用的錢,是誰誰給我的,這是印尼用的錢,是我跟爸爸去那裡玩剩下的,這是......。她一張張指給我,講它們的故事。我慢慢的長大,故事也總聽不膩,每隔不久就問一次,要母親再說一次。等我開始上國中後,變成母親看我盯著那些鈔票銀元發愣,她便習慣性的開始說,這是美國人用的錢,這是......話還沒說完,卻被我不耐煩的打斷,我知道啦,你說過N遍了。母親已準備好要說卻沒吐出口的老故事,就這樣無聲的消亡在她的唇齒間,等待下個被敘說的機會。後來我再盯著那些老東西瞧,母親又會忍不住提起,然後再度被我無禮的打斷。

就這樣,直到離家北上求學後,對家中的一切逐漸失去記憶,接著搬回老家後,東西丟的丟燒的燒,我獨自住台北工作,在一次又一次的旅行洗禮後,我使用過十種以上不同國家的鈔票硬幣,但根本不記得母親喜愛收藏鈔票的癖好。直到去年底回家時,母親領著我去看她的寶貝,我才想起它們的存在。

她略帶興奮的一一指給我看,又說起那個老故事。這次我很安靜專心的看著她,心中有一股陌生又熟悉的感覺,像是突然在書本裡翻到自己寫的精彩心得一樣。然後母親從中間揀出那張破爛到不行的印尼盾跟美鈔,說要給我,旅行時可以花用。我說,老媽,這個換台幣也沒多少錢,你留著吧!母親說,你就帶著嘛!她不由分說的把那二張鈔票硬塞在我十分不願意攤開的手掌裡。就這樣,我帶著它們及那些老故事老記憶一直旅行到現在,當成類似護身符或鄧不利多的儲思盆一樣的東西,很少翻出來,但一看到它們,就想立刻回台灣。

Traveler's block

當初究竟為什麼決定要去旅行呢?我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我想知道別人是如何生存,我想學習一種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最關鍵的因子,還是自己在不知不覺間,走入了死胡同吧。是我把人生想像得太複雜無法收拾,最後只好拍拍屁股一走了之。除了離開,想不出其它能存活的方式。聽起來很像在逃避什麼,其實是在尋求出路。

我啊,曾經希望能以旅行者為職業。類似古代托缽僧雲遊四海,像吉普賽人輾轉流浪過一個又一個村莊的那種馬戲團人生。從沒想過旅行也能使人感覺焦慮,像落入陷阱洞穴的獸,孤獨望著天空卻走投無路,不知該向何處去。我開始重新思考旅行之於我的意義,然後發現自己早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容易對四周感到驚喜愉悅。到了陌生環境後,付出時間金錢學習適應;結交新的陌生朋友;認識新的生疏文化;發現新的語言字義。慢慢的,我對一切感到疲倦乏力,驚覺旅行的神奇魔力正逐漸失去效力。

究竟為什麼要旅行呢?我早已不是那個不管去哪裡都能期待興奮個數天的女子,心變得遼闊平穩,曾被侷限住的視野也慢慢展開。在資源取得與交通都如此方便的現代,先要考慮的便是如何重燃對旅行的愛火與荷包夠不夠寬深。

也許我已經陷入了Traveler's block...這詞是自己由Writer's block延伸出來的,Writer's block是指落入困境的作家們,暫時或永久的失去創作的能力。有的人就此江郎才盡,有的人則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呢?只是想給自己找麻煩來感覺我還活著。想發現能夠令我激動-無論是驚嘆感佩或憤怒或悲傷-的人事物。也許功課做得不足夠,或者心態應該調整,或者該換個角度,或者多帶幾個旅伴,透過他們的視野來幫助我...雖然不明白該怎麼做,但幸好時間很多,慢慢試就對了。

2012年4月23日

關於告別

「明年的這一天,我已經不在這裡了。」
「下個月的這一天,我已經不在這裡了。」
「下週的這一天,我已經不在這裡了。」

從「明年」,越過「下個月」,現在已在「下週」這個階段,看,我都蘊釀一整年耶,有夠閒。所以心情相當愉快。告別,對我來說是相對容易的事,歡喜總是比傷心的次數來得多。這可以解釋生而為人無情的一面嗎?(笑)

睡前總要點開筆電的日曆,再確認還剩下幾天。明明昨天,前天,大前天,大大前天...每晚都算過,只要把昨晚的天數再減一就行,但數著今天,明天,明天的明天...一直到離開的那天,感覺上好像就會縮短,更快一些。實際上也的確是,時間一秒秒地隨著我幼稚數數之間,慢慢向前走。

日期越來越近,我又變得有一點點畏怯不捨。對未知的期待緊張,與友人的離情依依。我知道我將不會再回來,此次一別極有可能便是永遠,像是「有機會再來看你們」的這種好聽話也說不出口,因為明知不可能做到。只能說「以後來台灣一定要告訴我,帶你們去玩!」我真的希望可以帶著他們出遊,介紹家鄉有趣的東西跟美味料理,經理與夫人年紀也大,來台灣機會渺茫,但經理說「以後你旅館開張了,我們再去拜訪你,帶我們去走走。」時,我還是好開心啊。

經歷過那麼許多次的告別,我的心是否變得強壯些,世故些呢?答案是視與之告別的人的重要程度。無關緊要的人告別起來絲毫不費力,揮揮手,頂多加個擁抱便了結;稍微重要的人有點傷感,也許送個臨別小禮物跟卡片;與重要的人告別,則痛到不知所以然,一下沈默一下聒噪,大哭又大笑,全都來,簡直神經病。幸好這種經歷很少。

我自認是個極普通無趣的人,也不希望被打上「與眾不同」的標籤,所以心目中最完美的離開方式就是希望能「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似的默默離去,像武俠小說裡的大英雄,一個人朝著落日方向前進,背影拉得很長佷長,「也無風雨也無晴」似的瀟灑。有沒有偷偷抹淚,已經不是你們能知道的事情了哦~(笑)

2012年4月16日

<澳洲限定>Fruit Rock水果口味硬糖

fruit rock!!
其實不是第一次看到它,但在小鎮裡是第一次。每顆直徑大概一公分,繽紛的色彩加上可愛的線條,好日式的澳洲水果硬糖,工很細,雖然很鮮艷但吃完舌頭不會染色,斷裂面也有戲,超古椎!已經成為我的心頭好了。


每包80g,售價AUD$2.8~3.25不等。城市裡大概賣公定價2.8,但小鎮賣3.25。
Fruit rock website(他們還有客製婚禮用喜糖跟生日糖等)

2012年4月14日

四。十四

四月開始,小鎮開始迎接秋天的來臨。太陽出現時還是三十五度,但夜裡就不爭氣地落到二十多度,清晨最冷,搞不好十八十九度也有,總之是個中午到下午開冷氣,晚上風扇開最小甚至關掉才能保証不感冒安穩地睡著;早上穿著背心短褲起床會發抖,中午會發汗,晚上微冷,這種氣候,很適宜思考許多關於人生與靈性層次問題,或者只是坐在木椅上放空。

比起思考那些複雜而沒有解答的事,放空自然是比較輕鬆而我也相當拿手的一個項目。老實說要真的心中無思無想的坐在那裡雙眼迷茫忘了手指上正燃著的煙與無從躲避的蒼蠅襲擊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放空的次數多了,也練就一身快速入定的本領。

其實之前我就很會放空了,而且是那種由內湖騎車到淡水一個小時(堵車一個半小時)沿路放空,等我發現時通常已經到淡金公路與往淡水市區的摩托車專用地下道的那個大路口,此刻得選擇要去淡水吃晚飯?還是萊爾富?還是淡水圖書館街?還是大學城?甚至更遠一點的北新路?還是回家把剩下的馬鈴薯紅蘿蔔洋蔥豆干切片煎炒煮水加入蒙特利辣味咖哩塊?可是沒有飯了。也沒有麵。那還是去吃自助餐好了。想到這裡的時候已經錯過轉往市區的地下道。於是就在圖書館街買魯味,巷子裡有拉麵塩酥雞石鍋拌飯與蔬菜炒飯,或者吃大學城的醬油麵配海帶。有時很想吃金順發的麵包,只得特別跑一趟淡水分店(老闆兒子坐鎮,在巷子裡),雖然竹圍本店的比較好吃。

說來說去都是關於淡水的回憶,又臭又長,我已經離開那裡一年了,我的家當我的書都搬走了,已經沒有任何東西存留在那個總是下著惱人的雨,週末擠滿觀光客的淡水了。雖然有好好地與淡江圖書館道別,但還是很想念那棟大樓。現在我的家當與書安置的場所當然也是個充滿兒時記憶的地方,就像個沈重而無法擺脫的龜殼般的東西拖在我的腳後面,時不時地讓前進速度變得緩慢停滯。

等我發現的時候,我一直是自己一個人。雖然家人朋友的距離並不遙遠,但在不想麻煩別人的立場上總是獨自做著所有事。希望與朋友分享歡樂的時刻一直增加,內心對孤獨的依賴也水漲船高,更困難的是逐漸失去與人和諧相處的能力,年紀越大越了解自己便會主動離開不適合的場所與人物,再也不願意無條件配合。這倒是成長的一個優點呢。

2012年4月12日

Vegetable Tagine and Couscous

Vegetable Tagine and Couscous
我最喜歡的摩洛哥美食是Tagine塔進,侍者端來像飛碟一樣奇異造型的倒三角型蓋淺陶鍋,上菜時會順勢把陶蓋掀起,冒起陣陣蒸氣,吃了會神遊到外太空那樣的美味,想到就流口水。每家店的口味都不同,最好吃的一家是在沙漠飯店裡,沒有特別的蔬食,只有切得厚厚的馬鈴薯胡蘿蔔與不知名的香料一起煮得軟爛噴香,褐色的清淡湯汁融入蔬果的自然甜度,極有韻味,撕一塊乾得要命大餅,沾點湯並挖起一塊馬鈴薯同時入口,越嚼越有勁。

Couscous庫斯庫斯比起來反而太沒個性,看起來很精緻有趣的超小顆粒外型,吃起來卻很平凡,不Q也沒有粒粒分明的口感,很適合拿來當豪華主菜的陪襯。而且摩洛哥人連吃Couscous都用手抓,真是高難度技巧,要用食指與中指卡著主菜當湯匙底,再"鏟"起一點Couscous用大姆指稍微固定,立即送入嘴裡。我吃過手製Couscous,也試過賣場裡的Couscous,其實都差不多(笑)。後來發現可以加入橄欖油堅果葡萄乾做成沙拉,反而還比在摩洛哥吃到的還要合我口味。

今天中午做了蔬菜Tagine,原本進行相當順利,結果在加入一罐綜合煮豆後味道就變惹T___T早知道就不加了,反正我也不愛豆子...嗚嗚.



原版的食譜在Morocco Vegetable Recipe,以下是吉兒調整版:


<材料>可做三到四人份

紅洋蔥,一顆,切碎
大蒜,四瓣,切片
鮮薑,一湯匙大小,切片
南瓜,約500克,去皮去籽,切片(約0.5mm厚度)
肉桂粉,孜然粉,香菜粉(芫荽粉),各一湯匙
中型西紅柿,三粒,切塊
中型胡蘿蔔,三條,切片
蔬菜高湯,300cc
綜合焙豆罐頭,一罐(不喜歡煮豆的人就省略這個吧,焙豆好噁啊)
玉米粒罐頭,半罐



<作法>

1,在大平底鍋熱油,炒洋蔥至軟化飄香。加大蒜,生薑,略炒幾秒,再加南瓜片,炒約1分鐘。


2。調中火。加肉桂粉,孜然粉,香菜粉,番茄和胡蘿蔔。倒入高湯煮滾,蓋鍋蓋燜10分鐘。


3。加入焙豆與玉米,再煨一下,等所有的蔬菜變得軟嫩,但仍保留外形即可(南瓜別煮到爛糊)。



Couscous煮法


<材料>
Couscous,約150g
滾水,約150-200g
蔬菜高湯粉,一大匙
橄欖油一大匙
自己辣椒油一大匙
塩,巴西利,黑胡椒,少許
葡萄乾,少許

<作法>
1,先把水煮滾,倒入一大碗裡與蔬菜高湯粉及少許塩攪均,加入Couscous後靜置五分鐘。
2,熱鍋後轉小火,倒入橄欖油與辣油後,再加入部份Couscous慢慢撥炒,再加入巴西利,黑胡椒,葡萄乾,稍微炒均即可。

2012年4月9日

孟婆南瓜濃湯與炸南瓜Ravioli(義式餛飩)

孟婆南瓜濃湯
從小到大我都不是南瓜的粉絲,直到某日在蘑菇點了一碗南瓜濃湯。湯碗的顏色已經忘記了,只記得是個厚實的平底湯碗,但金黃稠郁帶著南瓜籽粒的鮮香濃湯與木製小湯杓是個極簡單舒適的搭配,一匙匙吃入口的同時便遺忘了生活的繁雜惱人,即使功效只能維持一晚,但不就像孟婆湯一樣嗎。

借用MASA老師的食譜,略做調整後成為素食者的孟婆南瓜濃湯。
<材料>
小尺寸南瓜,1/8個 
中型洋蔥, 1/4 
水,1/4馬克杯
牛奶
蔬菜高湯粉,1茶匙
土司麵包,1片
奶油,少許
鮮奶油,少許




<做法>
1南瓜去籽去皮,切薄片。洋蔥切丁
2熱鍋,加奶油炒洋蔥直至透明,放入南瓜片與水,煮到南瓜變軟
3用果汁機或小型磨碎機把南瓜洋蔥打成糊
4再放回鍋子裡煮,加牛奶調濃度(依個人喜好),加蔬菜高湯粉(這牌高湯粉夠鹹,我沒有再加塩),調味完即可。
5做crouton,土司麵包去邊,切成小方型,熱鍋放奶油煎麵包塊,至酥香為止。
6南瓜濃湯盛碗,中間放麵包塊,可以滴鮮奶油劃成愛心狀,或者直接繞湯碗一圈,再灑一圈迷迭香碎片,就很漂釀惹。

炸南瓜Ravioli(義式餛飩)
選擇做炸南瓜Ravioli(義式餛飩),只是因為廚房有雲吞皮,作法也不難。也是以MASA老師的食譜做調整 。沒想到成品出乎意外的好吃!餛飩香脆,洋蔥南瓜饀軟嫩,絕妙好味! 

<材料>
小尺寸南瓜,1/8個
中型洋蔥,1/4顆
牛奶,50cc
鮮奶油,50cc
餛飩皮,10片左右

自製照燒醬醬汁
醬油,2大匙
味淋,1大匙
砂糖,1大匙

<做法>
1南瓜去籽去皮,切薄片。洋蔥切丁
2熱鍋,加奶油炒洋蔥直至透明,放入南瓜片與水,煮到南瓜變軟(看到這裡大家一定發現至此為止與南瓜濃湯步驟相同吧XD 沒錯哦我是一起做的,炒完分成二份,一半打成糊,一半繼續煮)
3加入2/3分量的牛奶和鮮奶油,中火煮至軟爛黏稠為止(因為待會要包餡,若水份太多不好包。如果你的餡水份很多,就調一點麵粉進去,或是放冰箱讓饀變硬),離火,待涼。
4餛飩皮一張置底,挖一茶匙洋蔥南瓜饀放中間,在餛飩皮四週抹點水,再蓋上一張餛飩皮,把周圍用力壓緊。
5熱油鍋,油溫約150度,放入南瓜餛飩,二面炸至金黃。
6照燒醬醬汁做法:把醬油,味淋與砂糖倒入鍋中煮至濃稠。

PS:MASA老師調了麵糊(即麵粉加水)用來粘餛飩皮,醬子餛飩皮黏得比較緊。但吉兒太懶,只用水粘,成品裡有一個餛飩的某一角開花了,但南瓜饀沒有跑出來,好里加在。
 

2012年4月5日

焦糖雞蛋布丁

剛出爐的布丁,有濃郁焦糖香
烤盤裡的剛出爐燒燙燙布丁
因為昨天做拔絲地瓜時,順便弄了點焦糖漿,今天下午就快速地做了雞蛋布丁。(發現我喜歡做的菜無論是正餐或甜點飲品全都必需在半小時內解決,工時太久的菜我都不想做XD,另外就是材料必須簡單易取得,總之就是個懶鬼。而且我吃鍋邊素,有肉的菜色不會在這裡出現哦!)

焦糖雞蛋布丁(四個)材料:
鮮奶 250cc
蛋 2個
糖 25克
香草精 少許

做法:
1)蛋打散加糖拌勻,不要打出氣泡
2)鮮奶以小火加熱到微溫狀態(或微波 30秒)
3)將鮮奶分二到三次倒入蛋液中伴勻,並過篩濾掉氣泡(顏色會變白)
4)混合好的布丁液倒入模型中(抹奶油)
5)模型放烤盤上,烤盤加入一半高?的水,用鋁箔紙蓋住布丁模型
6)預熱170度,烤50分,就完工囉!
因為太香了,急著試吃看看,忘了倒蓋就先挖了一口,照片裡黑黑的是焦糖漿,布丁超級軟嫩入口即化,大成功!比起統一雞蛋布丁,自己做的口感比較濃郁,也更軟-倒在盤子上完全站不起來,立刻給我五體投地的躺平,大概因為如此才能入口即化吧!

2012年的葵祭來惹!

via 京都観光上ル下ル《京都市観光協会》圖中為葵祭的主祭者-齋王代

每年的五月十五日是京都三大慶典「葵祭」舉行日,在傳說中人類史上第一本長篇小說「源氏物語」裡描寫了在平安時代的京都人們多麼歡迎這個遊行,當時貴族仕女得坐在牛車裡觀看整個慶典,還有許多人是為了欣賞當時的無敵帥哥「源氏大將」,其中也包括源氏的數不清情人們,結果源氏的第一任老婆「葵之上」就跟情婦之一「六條御息所」(前太子妃,源氏小她八歲!搞不好也是日本史上第一位紀錄在案的姐弟戀。不過源氏物語本身就是個亂七八糟的愛情寫實小說,亂倫/姐弟戀/偷情/蘿莉-通通有)倆人的駕車僕人為了搶好的停車位就槓上啦!搶輸的「六條御息所」實在太生氣了,最後化成生靈(簡單說就是"活人的念力")糾纏「葵之上」至死為止。


總之呢,原本是從西元六世紀因為瘟疫流行導致作物欠收,當時的欽明天皇要求神靈保祐的遊行,一千四百多年來也曾經因戰亂而式微甚至停辦,後來又從西元1953年重新舉辦的古老遊行,說白點,葵祭就是一群穿著平安時代服飾的人從京都御所走到上賀茂神社的遊行。據說全程相當安靜,沒有其它慶典的喧嘩吵鬧,是我很想去看的慶典之一。

巡遊隊伍10點半前後由歷任天皇住所(至1869年)京都御所出發,經過下鴨神社,15點半前後抵達上賀茂神社。到達神社後,將開始舞蹈、騎馬疾駛等現場表演。總參與人數約五百人,歷年觀眾約八萬出頭。有興趣的人,趕緊訂機票啊~

相關網站:
葵祭時間表及路線圖(地圖)
葵祭付費觀賞席(附介紹手冊)
葵祭遊行人物簡介【京。遊】0515京都葵祭

2012年4月4日

拔絲地瓜

黃糖做的拔絲地瓜
在台灣的傳統夜市裡,常有賣拔絲地瓜的小販,一大鍋堆積成山的紅褐色小地瓜裹著濃稠甜膩的金黃糖漿,底下的爐子開著小火慢慢熬煮,仔細看還有微微的蒸氣向上飄散,通常用透明上下盒蓋包裝,附上幾支牙籤。那種拔絲地瓜得趁熱,冷了就全黏在一起很難拔。打開盒蓋放在桌子上,用牙籤戳一塊地瓜拉起,就能拔起長長的糖絲,小孩子吃總是沾得滿手。印象中我從沒買過夜市的拔絲地瓜,都是家人朋友買來一起吃,因為地瓜總是太大塊而糖漿太甜,入口綿密但過於厚重,不夠爽口,因為地瓜在糖漿池裡經過長時間燉煮後,連地瓜肉都含著糖蜜的味道,應該稱為蜜地瓜,而不是拔絲地瓜。

有次跟朋友吃飯時的甜點也是拔絲地瓜,而且是正統派,滾刀切成小塊的地瓜包覆糖漿,旁邊放著一杯水,說是吃之前先過水,讓滾燙的糖漿在地瓜外結層糖衣後再吃,這一試完全推翻我對拔絲地瓜的看法,外層糖衣爽脆,地瓜口感緊實又鬆軟,比較起來,夜市賣的只能稱作糖漿地瓜了。

今天中午沒什麼胃口,翻了昨天找的食譜,又看到拔絲地瓜,材料與作法都相當簡單,於是就拿它當午飯了。

地瓜(淨重)……600克
炸油………………小半鍋
砂糖………………150克
做法:
1) 把地瓜清理乾淨,削皮秤重,然後切成滾刀塊,就是斜切成菱形塊。
2) 炒菜鍋燒熱小半鍋油,把地瓜下鍋,用中火炸到用筷子可以刺穿,約需7、8分鐘。
這時表皮已經炸硬了,可能要用點力才能刺穿,但可以感覺裡面是鬆軟的。
3) 撈起瀝油,倒到盤子裡,順便讓盤子沾到油,等下更不會黏住糖漿。
4) 把鍋裡炸油倒出,只剩一點點餘油。把砂糖倒入慢炒。
5) 用中小火炒到糖融化。融化過程中糖起先會結塊。然後糖塊會越來越少,直到消失。
7) 熄火,立刻把地瓜倒入拌勻。
8) 盛在原來的盤子裡,連同幾碗冰水一起上桌。這糖漿有160℃以上,
所以非常脆又不黏牙,但不沾一下冰水就不能吃,會燙傷人的。
9) 夾起一塊地瓜就會拉出糖絲,浸一下冰水,糖漿就會凝固成脆糖殼,即可食用,外脆內軟,非常可口。
註:地瓜炸好就要接著炒糖漿,不要放涼了才做。糖漿一接觸涼地瓜,很快就會凝固,拌不勻,更難一塊一塊分開。

關於砂糖:我選用黃糖+白糖,以2:1比例,因為喜歡它的味道,溶解焦化的黃糖顏色很美,就像整塊。妃糖液一樣,吃起來很像牛奶糖。不過我把糖漿熬得太濃(再加入一點滾水就能稀釋但我太懶),拌入地瓜時得費點勁與糖漿拔河,因此地瓜上的糖漿外套也挺厚一層。接著又忙著做焦糖漿,一時失手倒了冷水,使得鍋底的糖漿立刻變成硬糖塊(真笨),立馬開爐火再把糖漿煮開,一邊用電水壼熱水,最後才成功。等我忙完後,拔絲地瓜已經降到不用過冷水就可以直接入口的溫度了。還是好吃,像牛奶糖地瓜(笑)。

手邊還有半包成都買來的辣椒粉,於是便把炸地瓜的油趁熱拿來做成辣油,作法也超級容易,材料只需辣椒粉(就是辣椒切碎的成品)與沙拉油。首先將沙拉油加熱到微微冒煙,我不知道溫度多高,辣椒粉放入玻璃容器裡,辣椒粉與油的比例看個人,像我很喜歡帶焦味的辣椒粉,所以辣粉與油是一半一半。油夠熱後,倒入放了辣椒粉的容器裡,會看到油一層層炸著辣椒粉,原本紅艷的辣椒粉也會變成焦黑暗紅,傳來一股濃濃的焦香味。這種辣油無論是拌飯拌麵配餅都很好吃,又香又不會太辣,真是家居良伴啊。這是去北京時認識一位東北張姐教我的。

當地瓜拌好,鍋底剩下的糖漿還可以做成焦糖(不過缺點是成品會浮著一點點油花,那是炸地瓜的油),把糖漿煮成褐色,有焦香氣時,加入大約是糖漿的1/6的滾水(記得戴手套或用抹布遮手,小心高溫糖漿噴濺。另滾水量可自己調整,滾水加越多,焦糖漿越稀),離火讓黏穠糖漿與滾水混合均勻即可。焦糖漿可以泡奶茶或咖啡,做焦糖布丁或蛋糕,這樣既不浪費材料,也省去刷洗沾了硬糖塊的鍋底的麻煩。

遊子必食蔥油餅

蔥油餅
想念台灣食物所以做了半燙麵的蔥油餅。三十分鐘(含醒麵)即可完成的中式點心,少油蔥多,大火快煎,偌大廚房裡立即充滿蔥油麵香。吃了就更想家了。

食譜如下,分享給各位遊子。
三(小)張所需材料:
蔥100克
鹽半小匙
黑胡椒少許
-------
中筋麵粉200克
鹽半小匙
滾水120克
冷水50克
沙拉油適量



做法:via 周老師的美食教室
1)先把蔥剁成細末,加半小匙鹽及黑胡椒拌勻備用。有時間的話醃久一點比較好。
2)麵粉及半小匙鹽放盆中,把滾水沖入,用筷子攪拌使之散熱。
3)稍涼一些就可以加入冷水,攪拌,和成柔軟的麵糰。
4)工作枱上抹油,把麵糰倒在上面,表面也抺點油。反覆摺疊麵糰,一覺得黏底或黏手,就再抺點油,讓麵糰裡夾些油層。
5)搓長,分切成小團,一一壓扁,像包包子一樣包入一大匙蔥末,開口一定要捏緊,放在抹油的工作枱上,醒20分鐘以上。
6)平底鍋燒熱,倒入足量的油。把包蔥的麵糰擀開成圓餅,用中火煎到兩面金黃香脆,趁熱食用。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